张小平是中国国家队拳击运动员,你知道有关张小平的故事吗?

国家队拳击副教练-中国拳击国家队教练

1982年出生在内蒙古的张小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蒙古族汉子。1998年他开始练习拳击,2004年进入国家队。张小平拥有1.88米的个头和过人的臂展,目前在我国拳击81公斤级选手中排名第一。

在北京奥运会上,带着蒙古男儿所特有的豪迈和韧劲,张小平连克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强手,一路了决赛。在决赛中,张小平摘取中国拳击的男子轻重量级别在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继邹市明后又一次创造了中国拳击的历史。赛后,“黑马”成了张小平的代名词。“大家都说我是最大的黑马,比赛之前,谁也没想到会拿到这个成绩。所以叫我‘黑马’,我感觉挺恰当。”张小平坦言。

有意思的是,张小平的身上就文着一匹飞马,“天马,越飞越高,自由飞翔。”这是他对这个文身的注解,也是对自己的注解。他在去年芝加哥世锦赛上连八强都没进去。面对来自爱尔兰的对手伊根,张小平始终用积极进攻占据着主动,从2:0到4:1到7:5.直至最后的11:7,他全场一直领先。“我没想过夺冠,我在 世界拳击组织中的排名掌后,之前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保五争兰,冲击奖牌。”一向沉默寡言的张小平赛后这样说。

张小平曾在中国奥运军团北京奥运会第51金,在北京奥运会进入到最后一天的争夺,中国拳击队担负起了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完美收官的重任。在拳击男子81公斤级的决赛中,中国选手张小平经过4回合比赛,以11:7战胜爱尔兰选手肯尼·伊根勇夺金牌。这枚金牌对中国拳击有着巨大的意义,因为这是中国拳击男子重量级在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中国拳击冠军都有谁?

中国拳击冠军不计其数,主要的明星队员有以下五位:

1、邹市明

邹市明,奥运冠军,2000年成为国手。进入国家队后,邹市明拿过48公斤级20个全国冠军,是国内在该级别上最有实力的选手。

开创了“海盗式”拳击。所谓“海盗式”拳击。所谓“海盗式”拳击。就是拳击时如同海盗一样迅捷、勇猛,其表现为“一击命中,立即遁开”和“防守撤退时,突然出拳反击,并得分”。即绝不让对手轻易击中,就算被击中,也要同一时间反击回来。

2、刘强

刘强从事拳击项目已有12年。入伍后,表现出对武警拳击事业由衷的热爱,刻苦钻研技术。每节训练课,他都带着问题练,课后主动与教练进行沟通,研究训练中的问题。业余时间,也几乎全部用在了琢磨技战术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强控制比赛的能力突飞猛进,多次在全国大赛夺冠。这是该名选手首次参加奥运会

3、买买提吐孙穷

买买提吐孙穷,1988年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2010年广州亚运会闯进四强,2011年亚锦赛夺得冠军。

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拳击亚洲区资格赛上,买买提吐孙琼在男子69公斤级决赛中,表现神勇,高质量的重拳打得蒙古选手图申巴特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后者因伤退出比赛,买买提吐孙琼夺得冠军,顺利拿到伦敦奥运会门票。

4、任灿灿

任灿灿,2010年广州亚运会拳击比赛中,任灿灿7-5战胜菲律宾的阿尔瓦尼亚夺冠,这也是亚运会历史上首枚女子拳击金牌,也是中国本届亚运会获得的第一枚拳击金牌。她打法聪明,精准的前手拳是其得分利器。

5、张志磊

张志磊,2007年世锦赛为中国拳击大级别夺得首枚铜牌,在波兰第25届“比利克斯旦宁”杯国际A级拳击邀请赛一举摘金。经过多年的卧薪尝胆,张志磊无论是速度、耐力、还是战术组合,整体实力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本届奥运会同样是中国拳击队突破的重点之一。

中国拳击不只有邹市明哪一个人我们也应该记住?

高林志,这个名字对于很多圈外人而言并不算熟悉,但在中国拳击圈却如雷贯耳

上月底,高林志在杭州赢得了中国拳王赛56公斤级的金腰带,8月份则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代表解放军队拿下同级别的金牌,3月份的全国拳击锦标赛冠军依然是他……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17年之于高林志而言就是一个大满贯年,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三冠加身的高林志已经5岁,他在今年二月份之前的身份还只是解放军队的拳击教练。

作为邹市明曾经的对手,中国拳击也更需要高林志这样坚持在基层耕耘的人。

高林志。

为了解放军队,义不容辞

“退役都三年多了,2014年的时候觉得应该做一个角色上的转变,给年轻人更多机会和更多帮助,当时我就开始做教练,也希望能够带出优秀的弟子。”

时间倒推到2013年9月,高林志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获得男子56公斤级银牌后,他自己认为到了该退役的节点。

过去几年中,他一直担任解放军队的拳击教练,但如果不是全运改革,恐怕大家看不到这个现在在围绳间挥拳的老拳手。

按照高林志的说法,2016年年底取消双积分制,解放军队的很多队员不得不回到原籍,代表各自省队备战全运会,这让原本人才济济的解放军拳击代表队一下子人丁惨淡。

“之前有二十多个队员,一下子少了一半多,剩下的都是很小的或者有伤病的,加上我这个老的,就算是老弱病残吧。”

高林志的自嘲中不难听出当时的窘迫,特殊情况下,这个拳坛老兵不得已重新绑起了手带、戴上了拳套。

事实上,今年8月份参加全运会的解放军队选手只有4人,其中也包括高林志,而他是所有参赛选手中最年长的一个。

“从我开始打比赛的时候就是代表解放军队,这个时候我义不容辞。想起来参加四届全运会了,还记得2005年第一次打全运会,我还是48公斤级呢,当时是季军,半决赛就是输给邹市明。”

中国拳王赛在杭州举行,裁判一致判定高林志(左)获胜。

把传统技击加入拳击

拳击运动员一年不打正式比赛会是什么状态?

熟悉拳击运动的人都清楚,邹市明惜败木村翔,熊朝忠苦战才拿下潘亚就是明证。

高林志一歇就是三年,更别说拳怕少壮这个道理,要知道高林志面对的对手往往都比他小了一轮,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叔叔级拳手”。

“当时困难很多,不过减重倒不是最麻烦的,我本身是广东人(比较瘦),带队又比较辛苦,体重一直没升上去过,但其他方方面面要重新适应的东西很多。”

作为解放军队的一个教练兼队员,高林志必须遵照工作要求和作息行事,他一天值班一天训练,值班的日子得查岗查哨,睡上床时已经过了12点,第二天早上6点又得跟着集结号起床,对比其他省份全力备战全运会的选手,高林志的不容易可想而知。

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一直成竹在胸,“其实这几年做教练我也一直在研究,我和广东民间的一个师傅切磋、学习过,把拳击之外一些技击的东西融汇到拳击中,对自己的发力和协调都有帮助。”

站上拳台的高林志并不像很多拳手那样习惯性抱架护头,他通过移动、躲闪化解对方的进攻,时刻放松的双手又能在最恰当的时机出击。

“这就是多年经验的积累吧,我能够观察到对方的意图和行动。年轻拳手冲劲足,但我通过控制节奏和距离来掌控比赛,都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年轻人的势头过去了,我的体能还没有什么问题。”

体制内拳手也能打职业

春节长假后正式进入训练,仅仅一个月就拿到了全国锦标赛冠军,8月份全运会决赛对阵当时该级别夺冠大热门张家玮,高林志又压倒性优势获胜……

当谁都以为拿到全运会冠军的高林志可以功成身退,他又从体制内的比赛踏上了更接近职业拳赛的中国拳王赛。

“能够支持我一直走到今天的就是对拳击的热爱,现在是一个属于拳击的好时候,我希望更多地展现自己的能力,也让全国更多的人因为我的比赛喜欢上拳击运动。”

35岁的年纪,高林志对于功利已经看得很淡了,能够为自己热爱的运动进行推广就让他心满意足。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职业拳击和体制内面向奥运的业余拳击一直被认为泾渭分明,对此,高林志作何感想?

“体制内有很多优秀的选手,像参加中国拳王赛的都是国内前三名的选手,我认为这批人去打职业拳击同样有前景。”

当然,高林志没有回避职业拳击和体制内业余拳击的差异化,“主要还是对抗上的差别,职业拳击更强调对抗和击打的效果,业余拳击过去主要是得点为主,不过在体制内处于前列的优秀拳手适应的还是比较快的。”

采访间,高林志着重提到了中国拳击运动当下最大的问题不是缺少好的选手,而是缺少好的平台和比赛机会。

“体制内的很多选手每年只有全国锦标赛打,如果第一场就输了,你要等一年,冠军级别的选手会好一些,但比赛也就是四、五场,这肯定不够。”

如何避免选手流失和退役?

从2016年年底启动的中国拳王赛由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拳击协会和中拳体育有限公司联合创办。

首届比赛为例,参赛拳手为里约奥运会回归的8位国家队成员以及2016年全国拳击锦标赛的12位冠亚军得主,含金量可见一斑。

此间,高林志也提到更多赛事对体制内运动员的奖金激励,“一方面作为专业运动员大家都渴望荣誉,另一方面,相对密集的赛事对于运动员的训练态度也是一个规范,再者,赛事奖金对于体制内运动员的经济状况会有一定帮助。”

高林志当初练拳的时候,像他这样优秀的选手,每月津贴只有3000元左右,如今各省优秀选手的月津贴可以达到8000元。

“已经好了很多”,高林志坦言自己挺满足,但这些体制内吃青春饭的运动员收入比起职业化的运动员还是过于微薄。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针对体制内优秀选手的中国拳王赛一年总奖金达到300万,虽然比起邹市明、熊朝忠这些明星职业选手的出场费还颇有不如,但奖金力度已经超越了很多参加四大职业比赛的拳手收入。

一位内业人士就表示:“中国拳击需要这样的职业化之路,体制内的优秀选手可以得到竞技和经济上的双重反哺,不会像过去那样流失或者早早退役。”

的确,中国拳击不仅仅需要商业化的明星,更需要这样以身作则、传帮带的老兵